这样做产品规划超过90%的产品经理 (深度实操系列文 1)
来源:爱游戏最新官网入口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3-09 03:24:43

  产品规划做的好,对得到认同、获取资源、项目推进各方面,都具有重大意义。本篇文章,将从产品规划最核心的部分之一“背景分析”开始说起。看看作者是如何如何抽丝剥茧,逐步找到真相的过程,跟着作者一起来学习怎么样做产品规划吧!

  【产品规划实操系列】预计会出3-4篇,全程多个案例手把手讲解,帮你彻底搞懂产品规划!记得关注后慢慢看。

  很多小伙伴应该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,老板抛给你一个任务,1周时间给他一个新项目的产品规划。天呐,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,也不知道老板要的是一份怎样的产品规划,根本无从下手、十分苦恼~

  也有一些小伙伴比较有想法,在公司想申请做一个新项目,于是自己做了一个产品规划,跟老板汇报,激情慷慨地讲了1个小时,最后老板却并不认可,那别提有多难受了~

  还记得当年张小龙给马化腾连续写了几封邮件开启了微信之路,而这封邮件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份产品规划方案

  由此可见其重要性。产品规划做的好,对得到认同、获取资源、项目推进各方面,都具有重大意义。

  这其中“背景分析”,和“产品定位”是我认为最最核心的东西,直接决定这份产品规划可不可行,没有之一,没有之一,没有之一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!

  今天先来对“背景分析”开个头。背景分析,是一个抽丝剥茧,逐步找到真相的过程。

  背景分析就为了讲清楚:为何需要做这个,为什么我能做这个,凭什么我能做的比别人好。

  只看宏观数据容易掉进“陷阱”No. 1命题:假如你是一家提供母婴产品的公司,要挖掘母婴行业的市场机会。

  大部分人上来就会堆砌4、5张这样的宏观数据图,然后得出了一个看似“正确”的结论。

  第二种结论相对正常一些:母婴市场在A细致划分领域还存在商业机会,这些领域内用户的某些需求没有正真获得很好的满足,因此通过提供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创新,就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,能够从中抢到市场的一席之地。

  挖掘细分类目才能找准机会No. 2为什么我说从当前的数据结构和宏观数据趋势,你是看不出端倪的?

  但是我们去看下辅食的成长性,就会惊奇的发现,辅食的市场规模增长居然是所有母婴消费品里面上涨的速度最快的。

  根据京东母婴提供的数据,婴幼儿辅食是其母婴品类中增速最快的。同时,高端、进口、有机是该品类中最主要的消费关键词。

  所以,我们能从前面的宏观图表里,发现 “平平无奇的辅食”才是近几年的黑马吗?

  甚至有些时候,宏观的数据具有欺骗性,你会误以为这是个好赛道,其实并没什么机会,相反,你认为这个赛道很有机会,其实并不是一个好赛道。

  婴幼儿辅食主要是针对6个月至3岁的人群,最高可覆盖至5岁幼儿。不同年龄段,对辅食的消费类型差异较大。

  目前,婴幼儿辅食行业产品分类最重要的包含谷物类辅食、辅零食、辅食营养补充品、佐餐辅食四类。

  而且你发现,这4个分类不是一开始就有的,追溯历史,21世纪初,只有营养粉、蔬菜泥等佐餐。后来才有新的单品和品类被开发出来。

  也就是说随着产品技术的提升、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多样化、需求愈发的旺盛,慢慢的变多的产品被开发出来,用于满足多种类型的用户和场景,这是典型的当市场洞察到客户的真实需求后,所发出的信号!

  但是总体来说,品类和单品种类还是比较少,对吧?相比大人吃的食品种类,这都算凤毛麟角了吧。那么这里是不是就有新单品推出、和老单品替换的巨大市场潜力?

  单品种类/品类少、需求旺盛且呈快速增长趋势,这看上去已经满足了好赛道的2个标准了!

  摸清竞争对手的情况No. 4接下来我们看下供应端的情况,供给端看什么?就看【市场集中度】和【品牌规模(或者叫品牌影响力)】

  以婴幼儿谷物类辅食年产量为例,我们会发现头部2家是江西的公司,2家将近占了60%的供给,集中度是比较高的。

  乍一看,是不是机会不大,因为人家都已经把市场占了绝大部分了,我从0起步怎么跟他们竞争?

  差异化机会No. 5但是你是否想过,为什么咖啡领域,曾经星巴克在中国一家独大,而现在后来起家,才刚做几年的瑞幸却已经在营收上超越了星巴克?

  什么意思?传统渠道中,A公司的集中度达到了90%,所以如果我们仍旧是按照传统渠道的思路去和A对抗,胜算几乎没有。

  所以你只有找到传统渠道中的一些缺陷,比如低效、中间环节多、成本高,然后重构渠道,比如去掉2个中间环节;或者寻找新渠道,比如完全做线上。

  在新渠道、新模式上,构建自己的竞争力。才能逆势超车,打破“集中度高”的难题。

  回到上面的话题,前面有提到高端、进口、有机是京东母婴辅食品类中最主要的消费关键词。

  你们有没发现:用户可能并不青睐于国产品牌。经历过奶粉危机后,国产品牌的信任感直线下降,大家似乎更喜欢进口的高端品牌。

  所以这么说,是不是我们会发现,机会又出现了?国产品牌的集中度高,并不能说明这一个市场就没机会了,用户当下的选择心智才是决定因素!

  如果我们能打造一个国外品牌,或者和国外某个品牌联姻,是不是未来会更具备竞争力?

  那么接下来呢?继续分析的舞台交给你们,是不是应该看下国外品牌在中国的表现情况?

  这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背景粉丝思路框架。这样的分析才能得出【有效】的结论。

  。你的目标用户是谁?在哪里?他们日常的消费品类是什么?消费金额的构成比例是怎样?他们的消费场景在哪里?目前青睐哪些品牌?使用效果如何?价格是不是可接受?还有什么槽点?用户的核心需求?非核心需求?

  。你的研究对象中,它的主要使用场景在哪里?使用场景的频次高不高?是否还有新场景可以挖掘?是否能构建不同场景下的差异化竞争力?

  。对手的市场打法是如何的?他们的产品有哪些能力?有哪些优点?哪些缺点?

  。未来主流的产品发展趋势?未来市场用户心智的发展趋势?海外市场的变动情况?行业技术的变化趋势?

  。相比对手,你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、缺点和优点?你的资源有哪些?你的优势?你的劣势?等等

  这样的一个背景分析思路框架,其实是通过抽丝剥茧,逐渐发现真相,最终的目标就是回答上面说的三个核心要素:

  下一篇会促进系统性的讲解【背景分析】,和【产品定位】!记得关注。以免没有收到推送提醒~